这些举动朝廷士大夫对她们大肆赞扬,表彰,必须表彰,不仅朝廷士大夫表彰,就连老天爷也要进行表彰!
这是‘感动华夏’伟大人物!
没见着节妇死后身有白气缕缕,至夜消散,远山更有鸣声彻响三昼夜,此乃天地为之感动也!】
天幕语气像把刀:【确定白气不是怨气?鸣响不是骂娘?】
汉
刘彻从鼻腔里冷哼一声,语气讥讽:“酸儒!”
汉家追奉有过生育的妇人,鼓励女子再嫁,在他们看来有婚女子是有福气之人。
至于丈夫去世…那是因为他承不福气,所以丧命!
文帝之母原为魏豹夫人,最后晋升为国母。
他母亲王夫人,以再嫁之身入宫生下他难道没福气?
看看仲卿去病成就,不就说明再嫁妇人乃是有福之人,宋倒好,竟然压制妇人不嫁,荒唐!
【到了大清甚至演变为‘搭台死节’:对妇人要节烈,不准再婚,法律鼓励妇人在丈夫死后自杀殉夫。
妇人自杀时,父母兄弟会搭高台,悬好绳索并设祭妇人,当父母公婆对台下下拜后,妇人上台自缢,待她气尽,鼓声大吹唢呐大响,这是喜事啊!
贞节牌坊到手喽!】
秦始皇&刘彻&李世民&朱元璋猛地拍桌,大怒:“丧心病狂!”
逼迫女儿/儿媳自缢是人伦之事?野兽尚有舔犊心,而后人竟愚昧之此,可还有良心在?
天幕道出的搭台节死,让历代苍生失了声,如此无道之事竟被写入法律?
后朝是何等人间地狱?
【所以‘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’成了世俗对女子苛刻要求,贞节高于一切,女子贞节乃世俗典范,是世道、人心代表,贞节越多,人心越好!
所以人心多好就看它贞节牌坊有多少,那明清牌坊有多少呢?
仅明一朝约三万五千多座,徽州是接牌坊者最多地区,仅歙县一县,嗯,自己看数据吧】
望着天幕浮出的数据,刘娥只觉当头一棒血气上涌,忍不住一掌打在桌上大怒:粗鄙毫无礼仪之法,那明清竟然肯承纳?
仅歙县一县得到的贞节牌坊为:
唐代2人、宋代5人、元代21人、明代710人、清代7098人。
刘娥面色平静,语气凉凉地扫过殿内群臣:“看来尔等对哀家临朝称制很有意见?”
否则怎么会处处限制女子权利?
是为了防止再出现个她?
殿内群臣低头苦笑:谁敢?
太后出身微贱,群臣曾反对先皇立她为后,可谁压得住她?
至于后人压制女子之事,后朝作为与他们何干?
明
朱元璋大怒,更怒,怒半晌没用,他为自己辩解:民间守节者甚多,他下守节诏令是为稳住大明国统!
再则世人皆崇李学文,奉理学为上,他想要正人心、厚风俗、敦教化只能宣扬理学风俗!
而躲在柱子后的朱棣撇嘴:借口,都是借口。
平日不觉,经天幕点出后,他发现女子要裹足丧失做活能力,要守节侍奉夫家,她们怎么生活得下去?
想到此朱棣浑身一个激灵,谢天谢地幸好他不是女子!
【总结说下:宋宗族大成对女子要求变得苛刻,并剥夺女子经济独立,世俗未改但意识形成;
到元时期与继婚制度相融合,为平衡蒙汉关系,元朝廷与士大夫各退一步,对继婚要求做了限制,女子符合继婚要求者,可以受节。
然后明朝将受节与免赋税挂钩,把女子受守与家族利益连在一起,从此贞节牌坊制度彻底形成。
现在我们骂宋明骂得凶,是因为现代道德、风俗皆由宋而起,经元明清强化后成为习俗,直到现在仍有残余。
如: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——人民当家作主,要爱国爱家,以中国为己任!
必须生儿子——宗族有权对族人财产进行分配权,没有儿子会受欺负,也保不住家里财产。
重男轻女:女子一旦出嫁就不能再回娘家(要守节),所以养女是个亏本生意,随便养养长大泼水。
女子主家中事务:参见宋儒建议;
某些地方父权仍压民权:如现代美国研究员夫妻被父亲砍头,对方称:他是在实行父亲权利,所以他没错不犯法。
…
这仅仅是女子受压迫过程,放弃对外竞争力、思想趋于保守在宋更是有迹可循,或许二程朱熹本意不是如此,但他们的徒子徒孙会神化跟孔子一样,把他们架在神坛上供着,转身扭曲他们的经义,把它变为儒家2.0版本,成为固化儒家群体利益的新工具】
秦
秦始皇讶然地瞪大了眼,等等,在后世眼中贞节牌坊=守节?
那除守节外呢?
他赐巴清贞节牌坊,是赞扬她创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