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向暖(43)
夏天一场雨之后是最舒服的!
赶上傍晚的时候, 田易阳下班回来自行车停在外面就会喊:“桐桐,出去转转去?”
桐桐:“……”其实要买什么的话,她骑着自行车顺路买更顺手, 可现在动辄先回来, 带她出去一块转悠。
行!陪着溜达一圈。
走在林荫下,跟来来往往的同事打招呼。
人家问:“带姑娘遛弯呢?”
“是啊!带出来遛遛。”
其实也没什么重要东西要买的, 晚饭的菜随便买两样就行。
服务部这里卖菜的人特别多,都形成小市场了。两人在里面转悠,碰上熟人就聊。
赵大美靠在柜台上, 跟门口干裁缝活的李翠说:“一眨眼成大姑娘了!这姑娘就在眼皮子底下, 出落的真好!”
李翠抬眼扫了一眼,小姑娘穿着素净的小短袖, 肩膀头子都在外面露着,圆润润的、白莹莹的,两条光溜溜的胳膊跟长莲藕似得。那小腰看着就软, 穿一条牛仔裙,后面把屁股包的圆鼓鼓的,看着裙子紧吧,前面开个大叉口,也不妨碍走路。一步一步的,那小腿完整的形状若隐若现的——长直圆。
视线再往下挪,脚上的小白鞋干干净净的,一看都穿的很仔细。
她常去批发市场进货,这孩子这一身, 批发市场可没有。但凡进了商场,那就贵了。瞧那样子,一身下来没四五百怕是不行。
她回了一句:“家里就一个姑娘, 养的精细。”
边上的金思明:“……”有两个儿子的您,自卑了吗?
田易阳买了些黄瓜,转过来的时候看见粉皮和面皮了,“咱不做饭了,买两张粉皮回去一拌,成么?”
桐桐扭脸一看,就瞧见忙碌的金思明。他摆了一张桌子,桌子上两个篦子,篦子上是一张张面皮和粉皮,边上还有案板、刀具还有好些罐头瓶,罐头瓶里是作料,好些人排队在买。
这生意倒也不错,成本真心不高。
金思明一边在盆里给客人搅拌装袋,一边道:“……那您放心,咱是四点才做的,六点才摆出来的。”
在家里做,就是面粉和红薯粉就行。面粉打成糊糊,在热锅里用铁皮锣里蒸出来,就是酿皮,没洗淀粉那种,不劲道,但是也很适口;粉皮只是用的红薯粉而已,做法是一样的。
最开始试的时候,就是用家里的面粉和淀粉做的,面粉不贵,淀粉更不贵。面粉是对半利润,这个淀粉的利润比面粉的利润更高。
再加上油盐酱醋芥末之类的,有点黄瓜丝和焯水的绿豆芽,这摊子就支开了。
带回去切也行,自己免费给调味也行,反正一块钱两张,一张能切一碗。谁知道试了一次,还给卖完了。
大热天的,不愿意下厨房,那就买一碗这个,调的味儿重点,回去就着馒头就是一顿饭。
桐桐在后面排队,还听到有些人喊:“多放辣子……你这辣子里没油呀!醋水辣子?”
“大姨,夏天油厚了腻……咱就吃的是这个清爽的味儿……”金思明嘴上应付着,最后了,又拿着香油瓶子撒了撒,撒没撒上也不知道,“晚饭了,咱都清淡些!中午来的时候,咱油厚点。”
“中午还卖?”
“卖!十一点出摊,卖完就收摊。量少,怕坏!咱吃就一定得叫人放心。”
换到另一个顾客了,他又道:“叔,你最近发财了。”
发什么财呢?出苦力。
“那咱来两张酿皮,这个吃了顶饿。”
成!调吧。
反正是嘴比手还忙,等了七八分钟,这才到了桐桐跟前。他抬头一看,嘿的一笑,“调不调?”
嘿什么?咱俩没那么熟:“两张粉皮,只切不调。”
“嘚咧!”
桐桐低声建议:“该上麻酱味儿的了。”
金思明给她一个白眼:麻酱不要成本的呀?等再赚点,过几天就上麻酱味儿的。
别看这小小的摊子,一般人都看不上的生意,它是真的挺挣的。早早卖完收摊之后,金思明回去算今儿的账目,“卖了七十块钱,把五块钱的摊位费和油盐酱醋煤气的成本都算进去,赚了十一。”
按照十算,这少吗?一个月出摊十天,这不得挣九百呀!一年就挣一万呢!
怪不得说卖茶叶蛋都挣钱,这小生意其实利润不小的。
金思明真的觉得:“妈,你把手里的裁缝活干完,就别干了吧。”咱娘俩干这个营生,挣的真的会更多。
口子在家里盘账,算来算去的,得到的结论就是:没算错,就是挣了那么多。
金思明就说:“再把凉粉带上,麻酱也准备起来,辣子里是得多放油……”人多才能挣的更多,得实惠,得叫人吃着就是觉得香。
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:门一推开,屋里就像个蒸笼。
四爷走进去又退出来,在家里开火的弊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