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里扶摇(57)
新阁的设立,是一件叫朝野震荡的事。
一时之间议论纷纷,什么样的说辞都有。
桐桐一回家,就看到在家里等着她的兄嫂。
黄氏是来送家里蒸的米糕的,南边的做法,北方很少有人做罢了,“冻着,吃的时候热一热,伴着蜂糖或是霜糖吃都好。”
桐桐拿了一个凉的往嘴里塞,“这个是豆沙的?”
“本来要包些肉馅儿的,可你哥说你这两年的口味变了,似乎是更爱吃甜的。我便给你包了豆沙的、枣泥的……还有好几个芝麻的。”
桐桐就对着林伯琼笑,“我哥说的对,这种黏黏的东西我更爱吃甜的。”
林伯琼左右看看屋子,还算是暖和,这才问说,“这有了新阁,求真馆还能起来么?”
有什么变故我不能提前告知你,只能说,“你说的事我在心了!回头我找机会提一提。”
林伯琼就说,“监正叫我来问一问,这不……还叫我给你带了礼了。”说着朝廊下指了指,“几个冬瓜,等会子收到窖里去。”
“冬瓜?”桐桐都笑了,“拿冬瓜送礼呀?你们监正现在这么清正了?”
林伯琼哼笑了一声,“该是怕你不收,这才想出来的法子吧。”
说了几句话,两口子也不在这边吃饭,趁着雪小,要急着回去。桐桐又把几匹好料子给了黄氏,“是几个同僚拿来贺喜的,我平时又穿不了那么花哨的,嫂子自己用吧。”
黄氏也没客气,“回头给你做两身家常的。”
怎么都行。
把人送走了,桐桐叫姑婆帮着记下,“年前提前我置办些首饰,给嫂嫂添一些。”
是!记着呢。
既然拿了冬瓜,晚上就蒸了一道冬瓜盅。这一入口,桐桐就觉得不对,这冬瓜的口感也太好了吧,这不是手艺的问题,这是冬瓜本身的问题。
她放下筷子朝外走,“姑婆,我去厨下看看冬瓜。”
结果一看,果然是如此。皮儿特别薄,口感特别的绵软。
姑婆指了指边上的被子:“我就说呢,就是怕冻坏了吧,也没有用棉被裹着的道理。用些稻草也行呀!这也太仔细了,竟是用棉被裹着送来了,一切开才发现,这个冬瓜……不是一般的冬瓜。”
桐桐轻笑了一声,这玩意听起来不贵,但其实特贵。京城附近不产这样的冬瓜,这必是哪个特殊的地域,在极小的范围内,不知道是土质的原因还是什么缘故,产出的冬瓜才是这个品质。
一磕就破皮的玩意,只怕一路都是用被子包裹着的。一个冬瓜一个被子,路上小心翼翼,这不是价钱能衡量的。
这个求真馆……过的可真富有!宫里都不叫上贡了,小皇帝都吃不上这么好的,求真馆竟然拿这个玩意送人?
桐桐就笑道:“我觉得好吃,今晚给我屋里的炉子上放两蛊吧。”
“嗳!记着呢!”
于是,四爷过来的时候就见桐桐特意端了冬瓜蛊过来。其实他对这个东西没太大的兴趣,脱了大氅洗了手还问说,“你做的?”大冷天的,不怕冻手?
桐桐将勺子递过去,“你尝尝。”
四爷坐过去了,桐桐站在边上靠着他。
汤水一入口,四爷顿了一下。紧跟着尝了第二口,“不是你的手艺……”
嗯!
四爷又吃第三口,“冬瓜……细腻!这东西……吃过吧。”
桐桐就笑,“贡品!”
嗯!贡品。后来等闲再没吃到过,而当年吃用都是贡品,一个不常吃的菜蔬,当时也只当寻常。如今再尝到,四爷不免贪恋这个味道,“安化的。”
桐桐只知道这是贡品,却真不知道产自哪里。做大清皇后的时候,吃用样样都有来处,一个冬瓜她真未必记得是哪里的。
四爷说是安化的,那必是安化的。
安化在湘中偏北,这玩意运到京城,就问费了多少人力财力。
“求真馆监正,托那位天真的小林大人送来的。”
四爷慢慢的吃着,“年底了,求真馆该朝上面伸手要银子了。户部的拨出款项得有新阁批,他这是急了,走门路走到你这里来了。”
“来年得用求真馆,不如从这里开第一刀。”桐桐又给四爷取了第二盏,“里面不合格的,混日子的都该被剔除。”
求真馆独立于外,受到的监管力度太小了。
四爷就问说,“这一炮,谁来开?”
桐桐没言语。
四爷又说,“这些年,把求真馆养的这么肥,其实……内阁难辞其咎。他们是明知道求真馆不干实事,可银钱照给不误。”
桐桐看了看那冬瓜蛊,“只怕内阁大人们,都吃过这样的冬瓜蛊。”
何止,只怕各地的贡品他们没少享用。说起来不过一句不知道、不认识便罢了。可其实呢?求真馆当年包括农科,物产的提产、种子的改良,都属于他们管。